紧固件调质及回火组织
紧固件在淬火后一般都要进行回火处理。回火决定了紧固件在使用状态的组织和性能,因此是很重要的热处理工序。调质是紧固件淬火并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复合工艺,在紧固件行业对紧固件热处理通称为调质。关于回火组织的名称,传统理论认为,淬火钢低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,中温回火后的组织称为回火托氏体,高温回火后的组织称为回火索氏体。由于回火过程中,合金元素不同,组织的变化也不同,紧固件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也就各不相同。简单地以回火温度来判定回火组织不够合理。
下面根据国家标准和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,来对紧固件调质及回火组织分析探讨,并提出对紧固件热处理通称为“调质”,建议改称“淬火”为好。
1、 基本概念
为了研究紧固件热处理调质及回火组织,将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,以GB/T7232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中的定义叙述并加以讨论。
1.1珠光体型组织
按渗碳体的形态不同,珠光体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两种。一般认为,成分均匀的奥氏体高温转变产物都是片状珠光体。不同片层间距的珠光体,通常还有不同的名称,分别为珠光体、索氏体和托氏体。它们都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,均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。珠光体、索氏体和托氏体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,其差别仅仅是片间距粗细不同而已,它们都是属于奥氏体在较快速度冷却时得到的不平衡组织。其国标定义见表1所示。
表1 珠光体型组织的定义
1.2马氏体组织
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,抑制其扩散型转变,在较低温度下(低于Ms点)发生的非扩散型相变叫做马氏体转变,又称切变型相变或低温转变。钢铁中马氏体转变的母相是奥氏体,由此形成的马氏体化学成分与奥氏体的相同,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晶格,可被看作是过饱和固溶体,主要形态是板条状和片(针)状。它是以德国冶金学家A.Martens的名字命名的.
钢的马氏体形态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形成温度,而马氏体的形成温度又取决于奥氏体的化学成分,即碳和合金元素的含量,其中碳的影响最大。对碳素结构钢来说,随着含碳量的增加,板条马氏体的量相对减少,片状马氏体的量相对增加。碳质量分数小于0.20%的奥氏体几乎全部形成板条马氏体,而碳质量分数大于1.0%的奥氏体几乎只形成片(针)状马氏体,碳质量分数为0.20%~1.0%的奥氏体则形成板条马氏体和片(针)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。马氏体转变是紧固件热处理强化的主要手段,高硬度与高强度是马氏体的主要特征之一,几乎所有要求高强度的紧固件都是通过淬火来实现强化的。
1.3 淬火与回火
淬火是指紧固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(和)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。最常见的淬火方法有水冷淬火、油冷淬火、空冷淬火、等温淬火等。回火时将淬火紧固件在A1以下温度加热,使其转变为稳定的回火组织,并以适当方式冷却到室温的工艺过程。
紧固件淬火必须经过回火后才能使用,对于低强度4.8、6.8级的螺栓,高温回火一般称为去应力退火。淬火与回火是配合使用的两种应用广且重要的热处理工艺。淬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或(和)贝氏体组织,提高紧固件的强度和硬度,与适当的回火工艺相配合,更好地发挥钢材的性能潜力。
根据紧固件性能要求不同,按其回火温度范围,可将回火分为低温回火、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3种类型。表2为国标对回火种类的定义。
表2 回火种类的定义
2、 回火组织
2.1 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
紧固件淬火后,其中的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都是不稳定组织,它们有自发地向稳定组织转变的趋势。回火是一个由非平衡组织向平衡组织转变的过程,这个过程是依靠原子的迁移和扩散进行的。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,淬火组织将发生一系列变化。根据组织转变情况,回火一般分为4个阶段。表3为紧固件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情况。
表3 紧固件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特征。
2.2 回火组织名称
表4为GB/T7232-1987标准对回火组织的定义。传统理论将淬火回火后的组织分为以下3种。这种分类方法为多数教科书所采用。
①回火马氏体(回火温度≤250℃回火产物)。它是马氏体经低温回火转变而来,是由过饱和α固溶体和与其共格的碳化物组成,其形态仍保留原来马氏体的片状或板(针)条状。由于回火后有一定碳化物偏聚,回火马氏体比淬火马氏体容易被腐蚀,在同样腐蚀条件下金相显微镜上显得颜色更深。
②回火托氏体(回火温度350℃~500℃回火产物)。它是由马氏体中温回火转变而来,是由尚未发生再结晶的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极小的碳化物组成。由于此时铁素体还未再结晶,故仍保留着原老马氏体的形态。回火托氏体的弹性极限高。
③回火索氏体(回火温度500℃~650℃回火产物)。它是由马氏体高温回火转变而来,是由已再结晶的铁素体和均匀分布的细粒状碳化物组成,即为等轴铁素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颗粒状碳化物。回火索氏体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,此类组织为紧固件优先采用的组织。
表4 GB/T7232-1987中对回火组织的定义
3、 结语
调质的定义最权威的是国家标准(见表2)。从国标的定义来分析:①调质的先决条件是淬火;②调质回火温度必须在500℃以上;③调质不界定最终组织的性能,但必定时以马氏体或(和)贝氏体组织为主,且在500℃以上回火获得的组织。
笔者认为:在紧固件行业对紧固件热处理通称为“调质”,很有歧义,因大部分碳素结构钢紧固件淬火后一般在400~480℃范围回火,并不在高温回火范围内,建议改称“淬火”为好。
相关资讯
- 紧固件检验:金属显微组
- 紧固件金相试样制备过程
- 紧固件用计算机进行虚拟
- 非调质钢制螺栓时效温度
- 紧固件润滑5步工艺流程
- 紧固件的清洗工艺技术浅
- 紧固件超声波清洗技术评
- 碳氢清洗剂在紧固件中的
- 紧固件电动扳手在装配过
- 水基防锈液如何在紧固件
同类文章排行
- 冷轧钢板表面质量的研讨
- 紧固件调质及回火组织
- 钢的低倍组织缺陷识别及
- 不锈钢表面加工类型
- 高强度螺栓磁粉探伤的实
- 紧固件润滑5步工艺流程
- 非调质钢制螺栓时效温度
- 紧固件检验:金属显微组
- 紧固件金相试样制备过程
- 垫圈材料冷轧带钢的质量
最新资讯文章
- 电泳涂装在紧固件上的应
- 标准件紧固件磷化常见问
- 冷轧钢板表面质量的研讨
- 紧固件调质及回火组织
- 紧固件发黑过程中产生问
- 钢的低倍组织缺陷识别及
- 不锈钢盐酸清洗工艺的探
- 不锈钢表面加工类型
- 什么是钢结构大六角螺栓
- 紧固件如何防止生锈